http://digi.dnkb.com.cn/dnkb/html/2017-01/20/content_432641.htm
东快讯(记者陈懿萍林雅文/图)当下“健康”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健康不仅意味着没有疾病,还应体现个体良好的功能水平和活动能力。
昨日,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执行委员会中亚和东亚区委员(唯一中国代表)、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省政协委员陈立典提出,在健康中国、健康福建的大背景下,我省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上来。工作重心转到健康上来,预防和康复是两个关键词,重点在于改善和提高功能水平和活动能力。
通过下列几组数据,大家可以了解到,功能水平对于健康的意义,以及对于预防疾病和改善疾病的重要影响力。
对肺癌患者进行术前心肺康复训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术前没有接受心肺康复训练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83.1%。
另一项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入院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功能状态、存活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密切的关系。轻度功能水平减退患者的死亡危险系数为1.3,重度减退患者的死亡危险系数为2.8。
还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做心脏支架手术一年后康复率为70%;不手术每天运动干预,一年后康复率达到88%。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中,现代医疗的影响仅占8%,而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
“因此,提出健康中国、健康福建要大力发展康复医学的意义就在这里。”陈立典表示,功能在健康中占了半壁江山,康复要解决的正是健康这一半的问题。
建议1:加强健康宣教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100%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
陈立典指出,这样的比例就意味着对健康的贡献,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而医疗充其量只有8%。这也表明现阶段重视人的功能水平和活动能力提升在健康中国、健康福建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健康人群的功能水平越高,就越不容易得病;患者的功能水平越高,疾病状态越轻。因此,我省要加强对居民的健康宣教,倡导注重良好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中,改善健康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科学运动。”陈立典表示,康复的核心技术包括科学运动。通过科学的运动干预,可以促进人的功能水平的恢复和提升。
陈立典建议,我省可以组建一个运动科学和运动康复的专家团队,为慢性病和老年群体,制定适合个体的科学运动处方。这个科学运动处方是专门针对人体功能提升的解决方案,包括适宜的运动类型、运动时间、运动次数、运动强度、运动季节等多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广谱的运动处方就是快步走,这是当前所有运动处方换算标准。比如喜欢跳广场舞的糖尿病患者,专家团队可以根据该患者的自身情况,按照快步走进行换算出一个最适合这个患者的量和强度,其中包括跳舞的时间和次数等等。
目前,在我省组建这样的一支专家团队条件十分成熟,对于康复专业的专家而言,给社会大众提供这样的康复服务并不难。
建议2:医务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医学是关于健康的科学
同时,陈立典建议,在当前健康中国、健康福建的大背景下,我省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上来。
“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陈立典强调,健康中的功能问题不能为医学所忽略。
过去大众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念。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没有疾病,并不意味着健康。
现代人常把“亚健康”挂在口中。比如,没有疾病,人却感觉极度疲劳、睡不着觉、记不住东西等,但是上医院却检查不出问题,实际上这是功能衰退引发的健康问题。
另外,就是病治好后,功能不丢失,这也是“康复”。以中风病人为例,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使90%的存活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恢复工作,每年节约几十亿元的医疗支出。同时,康复绝对不是疾病之后的疗养,而是一个积极的治疗,需要临床第一时间的介入。比如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24小时内就要介入,一旦错过最佳康复介入时机,对功能的伤害则是永久性的。
陈立典建议,医务工作者应该主动转变观念,更多关注健康问题,即应该把多一点精力放在如何让百姓少生病或不生病,提升功能水平上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