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四风”、改作风的深入,从严治党成为政治新常态,一些干部身上的“不适应症”也越来越明显。这如同一面镜子,愈发折射出不良习气、不正之风的危害。
比如,机场贵宾厅关闭后,有人就犯了难。河北一名县委书记感叹:虽然坐了无数次飞机,但取消贵宾厅等细致服务后,我比刚进城的农民还懵懂,订票、取票、换登机牌等,不问就不知道,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除了不会办理登机,一些干部去医院不知道怎么挂号、乘公交车不知道如何投币刷卡、参加培训会走错教室……当作风建设的紧箍咒念紧了,超配的秘书“转岗”了、围着转的工作人员没了,一些干部开始“亲自”做事情,结果出了窘态、闹了笑话,工作生活“难以自理”。这种“本领恐慌”,值得深思。
毛病是惯出来的,一些干部之所以“难以自理”,症结在于长期四体不勤、高高在上。有的凡事都有人代劳,“端不了杯、提不了包、开不了门”;有的患上秘书依赖症,没有人代拟讲稿、安排事宜,就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甚至不会思考;还有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让家里人“搭便车”享受各种服务。长此以往,必然能力退化、积弊日深。
当年,毛泽东同志用“骄娇二气”来形容某些领导干部的不良作风,以之来观照“四体不勤”,可谓切中要害。骄是娇之源,娇是骄之表。骄气,实质就是一种官气。贪图享受、热衷“官威”,是造成领导干部“四体不勤”的重要原因。一些干部当官做老爷,摆官架子耍威风、追求特权攀比享受;一些人为了一己之私,极力媚权奉承,全方位、无死角地伺候,自以为会“来事”、很“懂事”。正是在这种唯权、唯上的不良生态中,一些领导干部的娇气日益滋长,“四风”问题积重难返。对此,有人一针见血:“四体不勤”其实就是特权病,干部生活能力不足的背后,是权力的无所不能。
可能有人会说,拎个包、端个杯等,都是小事,何必如此计较?然而,真是这样吗?“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且不论“四体不勤”让干部自身又娇又弱,试问:一些人长期车马开道、前呼后拥,不接地气,不问疾苦,会真的把群众放心上吗?细节之处见作风,如此“官老爷”做派,在群众那里又是个什么形象?一位基层党员的话令人警醒:一些“四体不勤”的干部浮在空中,何谈执政为民?他们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恶化了干群关系。
鲁迅先生曾经自省“皮袍下面藏着的‘小’”,那些“一抖肩膀就有人接大衣”的“官老爷”,更应反省思想上的病变。把自己看重了,把群众看轻了;把权力看大了,把责任看小了,“总开关”就会拧不紧,就会搞不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也充分说明,作风之弊的“病原体”还未根除,抓常、抓细、抓长的“木鱼”还得驰而不息地敲下去。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人民至上,才会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一代代党的优秀干部那样,放下架子、打掉官气,和群众一块苦、一起过、一块干,干一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业。(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