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提升正风反腐战斗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趋势观察(下)
为满足反腐败斗争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新型有力武器”——专项巡视,持续发威。近日,中国联通、神华集团等接受专项巡视的单位通报了一批高管违纪违法案件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在这些通报中,“根据中央巡视组提供的线索”“根据中央巡视组移交的情况”“根据中央巡视组的要求”等表述,格外引人注目。
实践证明,创新出战斗力。主要针对特定事项或问题开展的专项巡视,诞生不满“周岁”,战斗力已经初显。这种巡视工作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把巡视从程序、时间、对象等固化模式制约中解放出来,不再受对象类别、巡视批次、条块级别等的限制,使巡视工作焕发出新的蓬勃的生命力。
事实上,何止专项巡视“一子落”而“全盘活”?回眸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步伐,一串串坚实、清晰的“创新、创新、再创新”足印,见证了一个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铿锵前行。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履新伊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的分析判断,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横下一条心,一定要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两年多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旗帜鲜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等方面作出新部署、辟出新路径,合理布局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把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单独列段,四中全会把“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两个责任”,牵住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两个为主”,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四个着力”,巡视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全面派驻”,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一系列“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的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每一项创新,都牵涉全局、具有根本性意义,充分说明反腐败是兴党兴国之举——不只是为了应对挑战,更为把握机遇;不只是为了短期目标,更为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
中央纪委紧跟中央步伐,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创新驱动,创造性开展工作,一步步把中央关于正风反腐决策部署的内容、重点、措施、目标等做实做深,特别是围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既“大处着眼”改革组织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又“小处着手”形成战术战法、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如,带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查办腐败案件等方面攥紧拳头打出去,初步形成“不敢腐”的氛围;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巡视全覆盖,专项巡视成为新常态,派驻机构全覆盖步伐加快;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发动群众监督“四风”,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新战略、新机制、新打法、新招式如潮头拍岸,突破禁区、冲破藩篱、打破桎梏,构成了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壮阔画卷的鲜亮底色。
不要低估新生事物改变世界的能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于国如是,于党亦然。
回顾两年来的正风反腐历程,正是因为转变、改革、创新、破冰这些关键词,写在“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强劲的脉动里,写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激越的鼓点里,才有了“人心向背”“生死存亡”的新高度,有了“零容忍”“输不起”的新态度,有了“打虎无例外”“拍蝇无死角”“猎狐无空当”的新力度、新强度、新广度。
必须要说,永远不要低估新生事物改变世界的能力!两年前,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初,多少人认为“这也就是一阵风”,谁又能想到如今八项规定已被视为“新时期的‘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
为什么曾经“吃吃喝喝不是事,公车私用不算事,公款送礼是小事,只要不装进自己兜里就没事”的“潜规则”,到今天已然行不通了?关键因素就在于,八项规定体现的是“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等一系列从严治党新理念、正风反腐新思维。
正是基于新的判断和认识,中央纪委抓住党风这个“根本”正风肃纪,围绕“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创新技战术,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看住公款送贺卡、月饼、烟花爆竹等一件件小事,以点带面、小中见大,积小胜为大胜,以突出问题的解决推动作风整体转变。同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加大执纪查处和公开曝光力度,形成持续有力震慑。广大群众借助网络、微博、微信等新技术平台,对顶风违纪者,手机拍照就上网,一搜全国都知道,群众和媒体的监督立竿见影。很多党员干部以前没见过因为一餐饭、几张卡、几日游而丢“乌纱帽”的,而现在,“此景”频现。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
变革者新,自胜者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激浊扬清的执政党形象,正在催生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转折性变化。
以2014年为例,这一年,中央对周永康立案审查,并最终将其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令计划、徐才厚等“腐败阵营中军帐中的执牛耳者”落马;一些地方“塌方式腐败”揭盖;贪官自以为“退休等于平安着陆”的美梦被击碎;海外不再是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越来越多的人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什么叫“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什么叫“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什么叫“带电的高压线”。
俄罗斯《独立报》2014年12月22日以“十八大两年后的中国”为题称,中共十八大后,重点实施了反腐行动。几十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被处理,数万名公务人员因腐败受到处罚。周永康这个级别的官员此前从未遭到过腐败调查,这表明中国在反腐斗争中是没有禁区的,这场反腐行动中没有不可触及的官员。“中共调查令计划,显示了习近平主席发起的根除官员腐败运动的决心。”美国《纽约时报》2014年12月23日评论道。英国《卫报》称,中国目前的反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强度最高、范围最广的。
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在打破惯例中砥砺前行;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在逢山开路中笃行致远——转变中凝聚前行的力量,反腐必胜的信心正在累积,正风反腐收获的红利不断叠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统计,有93.7%的领导干部、88%的普通干部、84.8%的企业管理人员、75.8%的城乡居民,对未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表示有信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决心、政治信用和政治定力,得到党内外广泛认同。
“当前‘四风’问题和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全党要冷静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保持高压态势,持续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可以说,没有改革创新,反腐就不会完全彻底;没有改革创新,作风就难以根本转变。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任务,改革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实践证明,创新出战斗力。主要针对特定事项或问题开展的专项巡视,诞生不满“周岁”,战斗力已经初显。这种巡视工作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把巡视从程序、时间、对象等固化模式制约中解放出来,不再受对象类别、巡视批次、条块级别等的限制,使巡视工作焕发出新的蓬勃的生命力。
事实上,何止专项巡视“一子落”而“全盘活”?回眸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步伐,一串串坚实、清晰的“创新、创新、再创新”足印,见证了一个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铿锵前行。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履新伊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的分析判断,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横下一条心,一定要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两年多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旗帜鲜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等方面作出新部署、辟出新路径,合理布局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把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单独列段,四中全会把“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两个责任”,牵住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两个为主”,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四个着力”,巡视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全面派驻”,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一系列“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的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每一项创新,都牵涉全局、具有根本性意义,充分说明反腐败是兴党兴国之举——不只是为了应对挑战,更为把握机遇;不只是为了短期目标,更为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
中央纪委紧跟中央步伐,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创新驱动,创造性开展工作,一步步把中央关于正风反腐决策部署的内容、重点、措施、目标等做实做深,特别是围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既“大处着眼”改革组织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又“小处着手”形成战术战法、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如,带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查办腐败案件等方面攥紧拳头打出去,初步形成“不敢腐”的氛围;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巡视全覆盖,专项巡视成为新常态,派驻机构全覆盖步伐加快;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发动群众监督“四风”,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新战略、新机制、新打法、新招式如潮头拍岸,突破禁区、冲破藩篱、打破桎梏,构成了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壮阔画卷的鲜亮底色。
不要低估新生事物改变世界的能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于国如是,于党亦然。
回顾两年来的正风反腐历程,正是因为转变、改革、创新、破冰这些关键词,写在“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强劲的脉动里,写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激越的鼓点里,才有了“人心向背”“生死存亡”的新高度,有了“零容忍”“输不起”的新态度,有了“打虎无例外”“拍蝇无死角”“猎狐无空当”的新力度、新强度、新广度。
必须要说,永远不要低估新生事物改变世界的能力!两年前,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之初,多少人认为“这也就是一阵风”,谁又能想到如今八项规定已被视为“新时期的‘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
为什么曾经“吃吃喝喝不是事,公车私用不算事,公款送礼是小事,只要不装进自己兜里就没事”的“潜规则”,到今天已然行不通了?关键因素就在于,八项规定体现的是“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等一系列从严治党新理念、正风反腐新思维。
正是基于新的判断和认识,中央纪委抓住党风这个“根本”正风肃纪,围绕“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创新技战术,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看住公款送贺卡、月饼、烟花爆竹等一件件小事,以点带面、小中见大,积小胜为大胜,以突出问题的解决推动作风整体转变。同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加大执纪查处和公开曝光力度,形成持续有力震慑。广大群众借助网络、微博、微信等新技术平台,对顶风违纪者,手机拍照就上网,一搜全国都知道,群众和媒体的监督立竿见影。很多党员干部以前没见过因为一餐饭、几张卡、几日游而丢“乌纱帽”的,而现在,“此景”频现。
改革创新永无止境
变革者新,自胜者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激浊扬清的执政党形象,正在催生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转折性变化。
以2014年为例,这一年,中央对周永康立案审查,并最终将其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令计划、徐才厚等“腐败阵营中军帐中的执牛耳者”落马;一些地方“塌方式腐败”揭盖;贪官自以为“退休等于平安着陆”的美梦被击碎;海外不再是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越来越多的人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什么叫“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什么叫“决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什么叫“带电的高压线”。
俄罗斯《独立报》2014年12月22日以“十八大两年后的中国”为题称,中共十八大后,重点实施了反腐行动。几十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被处理,数万名公务人员因腐败受到处罚。周永康这个级别的官员此前从未遭到过腐败调查,这表明中国在反腐斗争中是没有禁区的,这场反腐行动中没有不可触及的官员。“中共调查令计划,显示了习近平主席发起的根除官员腐败运动的决心。”美国《纽约时报》2014年12月23日评论道。英国《卫报》称,中国目前的反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强度最高、范围最广的。
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在打破惯例中砥砺前行;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在逢山开路中笃行致远——转变中凝聚前行的力量,反腐必胜的信心正在累积,正风反腐收获的红利不断叠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统计,有93.7%的领导干部、88%的普通干部、84.8%的企业管理人员、75.8%的城乡居民,对未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表示有信心。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决心、政治信用和政治定力,得到党内外广泛认同。
“当前‘四风’问题和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全党要冷静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保持高压态势,持续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可以说,没有改革创新,反腐就不会完全彻底;没有改革创新,作风就难以根本转变。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任务,改革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