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正定(十八):“青年人很自然地把习书记当成表率”

发布时间:2021-04-17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共青团的工作,对年轻干部寄予厚望。这两篇对当年正定县团干部的访谈,对此作了点滴反映。

  ——编 者

“习书记讲话特别能打动青年干部”

  采访对象:王勋涛,1983年前后任正定县西柏棠乡团委书记,后任团县委副书记等职,现任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台长。

  采 访 组:记者 邱然 陈思 黄珊

  采访日期:2017年4月19日

  采访地点:石家庄市王勋涛同志办公室

  采访组:王勋涛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正定工作期间,您先后在西柏棠乡团委和团县委工作。请您谈谈这段时期他与团组织和年轻干部交往交流的情况。

  王勋涛:1983年前后,我在正定县西柏棠乡做团组织工作。那时习书记是分管共青团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我到县里参加共青团工作会,经常能见到习书记,听到习书记讲话。习书记非常关心团的工作,非常重视青年干部培养,担任了县委书记仍然如此。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几次。记得那年的“五四”青年节,习书记在常山影剧院礼堂给我们团干部和优秀团员开会讲话。那天,我坐在靠前的位置。习书记主要讲了到正定来工作以后这段时间,他对正定县方方面面情况的了解,特别是正定县璀璨的历史文化,以及所处的重要位置,同时还表达了对正定县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憧憬。习书记把正定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整个讲话传递和表达了他对正定朴素真诚的情感,更对建设正定美好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激情,引发我们台下1000多名青年人的强烈共鸣。

  习书记那时也就30岁,很年轻,很有朝气。他的讲话方式和语气特别能打动我们这些青年干部。那次讲话,让我们特别受鼓舞,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其实,我们这些正定本地人之前都没有踏下心来好好研究过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知道的事情也没有这么多。我们这是头一次听到从北京来的习书记,充满深情地把我们家乡的闪光点讲出来,所以大家都特别感动。习书记这篇演讲,在当时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后来,我把这个杂志收起来,一直保存着。

  1983年,我被确定为县里青年干部的中远期培养对象,属于“第三梯队”,参加了县委党校的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班结业时,习书记亲自给我们讲话。他给我们提要求,告诉我们以后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年轻干部。从那时到现在,好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是年轻干部了,但习书记当年那一番讲话,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一方面他站得高、看得远,讲话充满了哲理;另一方面,他很务实,讲的话很接地气,非常激励人。

  我们这一批年轻干部,受到习书记很深刻的影响。从我个人讲,当时作为团干部,从心里受到习书记一言一行的感召,可以说对我一生的影响特别深刻。习书记虽然比我们大几岁,但当时也还是个青年人。随着我们后来对他了解越来越深,很自然就把他当成了我们青年人的表率,学习他严于律己、兢兢业业、拼命为党工作的坚强党性。习书记对我们青年干部的影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是长期持续的,是非常深刻的。

  采访组:请您具体讲讲青年干部受到了习近平同志哪些深刻影响?

  王勋涛:习书记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对青年干部的影响就很大。举个例子来说,1984年我调到团县委工作,这样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能够经常见到他。当时团县委是在县委办公楼后面第一排瓦房,习书记在县委二楼办公。我们共用一个食堂,所有县委大院的人都到那个食堂打饭。习书记到食堂去吃饭,都要从我们办公室旁边的一条路经过。到了饭点,我经常能看到习书记从那里过。他总是穿着一身绿色旧军装,有时候他去得很晚,经常是我们吃完饭回来了,他才去。食堂吃饭的人多时,他就不声不响地在后边排队。

  当时的条件比较简陋,食堂没有大餐厅。我们打了饭,就在房前的小凳子和水泥板子上吃饭。习书记也经常在那个水泥板子上吃饭,而且和同志们有说有笑。我们对习书记的印象都非常好。大家都说,别看习书记这么年轻,但言行举止稳稳当当,工作兢兢业业,衣食住行艰苦朴素,不仅不像北京高干子弟,甚至都没有一般城市青年那么讲究。

  县委办公室的同志和我们团委的同志都是好朋友,他们经常和我们讲起跟习书记一起骑自行车下乡的事。习书记每次下乡调研,所到之处肯定是在乡镇吃食堂,吃家常便饭,严格要求自己。这些在我们这些人当中口口相传,大家都知道,不是什么秘密。

  习书记非常爱学习,读书很多。我去他的办公室送过几次文件,他的办公桌和床头上都是书。他一个人住在办公室,晚上基本上就是研究工作和读书。习书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虚心好学,善于从多方面汲取营养。他到正定后很快和县里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联系,加强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其中习书记和作家贾大山的深厚友谊已成为广为传颂的佳话。这一点对我们影响也非常大。

  习书记思想解放又特别务实。他虽然很年轻,但抓工作很稳健很务实,推动工作很有力度,看准了的事情就义无反顾抓到底。1983年,习书记主持开展了整顿基层团组织工作。当时,他除了给我们讲意义,还着重教给我们工作方法。我们听了习书记的讲话后,认识提高了,目标明确了,思路更加清楚了,最终取得了可喜成效。习书记在正定工作的几年间,正定的变化非常大。在他严格要求下,干部作风有了很大改观,全县经济增长很快,老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再就是他对正定文化的发掘,对文化界人士的尊重,对文物古迹的保护,特别是大力发展旅游这个思路取得了成功。比如建设“荣国府”这件事,在当时正定县老百姓当中产生的那种兴奋、激动、自豪,是非正定人所不能体会的。这些变化,这些工作,最终给正定干部和群众带来了自豪和自信。我们青年干部都自觉以习书记为榜样,立志为家乡的发展而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无私奉献。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当年划片“包村”包的是塔元庄,我们了解到您也做过塔元庄的“包村”干部,请讲讲您知道的情况。

  王勋涛:当时县委领导都划片“包村”,西柏棠乡塔元庄村就是习书记“包”的村。因为我当时是乡里的干部,也和其他乡干部“包”了这个村,常去塔元庄。我发现,塔元庄村干部和群众对习书记的感情特别深——习书记啥时候上塔元庄来的,他在塔元庄查看了什么地方,跟村里男女老少聊了啥,在谁家吃的粗茶淡饭,为村里办了啥事——这些点点滴滴,直到今天,30多年过去了,他们都记忆犹新。

  2013年7月,习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又回到了塔元庄,看望父老乡亲们。长期以来,塔元庄村不但是正定县,也是石家庄发展得比较好的一个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总书记回到村里,乡亲们都又高兴又激动地叫他老书记,习总书记也十分高兴。群众的这种感情真的是发自肺腑的。

  习书记离开正定后,最初几年经常在春节期间回来看望大家。习书记每次回到正定来,我们都奔走相告。老百姓和习书记特别亲,他走了以后大家都很想他,这种感情的传递,我们每一个人都切身体会到了。后来,他工作更忙了,关注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回来自然也就少了,但他对正定人民的那种真情,包括我们对他的深厚感情,越来越浓了。

  当年习书记留给我的珍贵记忆是我毕生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为党工作的强大动力。

“习书记破格提拔年轻干部”

  采访对象:张志敏,1964年生。1983年任正定县三里屯公社团委书记,后任县团委书记等职。现任石家庄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采 访 组:记者 邱然 陈思 黄珊

  采访日期:2017年4月19日

  采访地点:石家庄市委研究室会议室

  采访组:张志敏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正定工作时,您是青年后备干部,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

  张志敏:我1983年学校毕业后,在三里屯公社参加工作,当了公社团委书记。那个时候,习书记已经当了我们的县委书记。那一年,我作为县里第一批青年后备干部,到正定县委党校接受培训。习书记亲自到培训班给我们讲话,他对我们青年干部寄予厚望,具体给我们讲了青年要怎样加强学习,如何提高工作能力,如何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习书记。我本以为,县委书记应该是年纪比较大的,很威严的,派头很足的,讲话一条一条的。但没想到习书记这么年轻,说的话都能说到我们青年干部的心里去。那次的会开得特别好,习书记讲话很深刻,特别精彩。他对我们的鼓励,让我们听得热血沸腾,特别受鼓舞,对未来的工作更是充满了热情。

  不久,我正好赶上乡镇机构改革,公社改成了乡,在选拔和换届中,需要充实干部队伍,尤其是需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干部”。我们这一批干部虽然还很年轻,刚参加工作不久,但习书记把握干部队伍大方向,破格提拔了我们,我在那一年被提拔为副乡长。

  我那年刚刚21岁,肩上担子很重,自身压力也很大。但我又想:既然领导这么信任我,别管多重的担子,我也得把它挑起来。那个时候,我分管乡里的文教、卫生、计划生育、司法民政工作,还有日常的一些机关事务。虽然很苦很累,却大大地锻炼了我,可以说那段经历是我一生当中的财富。

  采访组:您在三里屯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到那里调研的情况您还有印象吗?

  张志敏:习书记当年经常下乡指导工作,少不了到三里屯。我们这个乡地理位置很好,离正定县城三里地,所以得名“三里屯”,离石家庄市也非常近,所以是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重要“试验田”。习书记对我们这个乡抱有很大希望。那时候,三里屯刚刚开始向多种经营转化。以前,抓农业大家都在行,浇了多少亩地,施了多少肥,生产进度如何,都了然于胸。但现在如何发展商品经济,基层干部们还是懵懵懂懂的,脑子里没有很清晰的思路,正处于积极探索实践阶段。

  那时候,我们坐着130卡车(即BJ130轻型货车,是原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设计、制造的一款轻型卡车,1973年大批量投产,1986年不再生产),跑到棉花产量很高的河间去考察学习。同样都是河北省,地理和气候大致相同,而他们在治理过的盐碱地种棉花,棉桃反而更大,产量更高。我们去他们那里,学来了不少好的经验。

  那个阶段,我们深深意识到,农村光靠种地是不行的,开始兴办乡镇企业,齿轮厂、轧花厂、食用菌基地等等,很多项目都已经在搞或者在筹划了。

  1985年春夏之交,习书记调到福建之前,再次到我们三里屯乡来。我们把当时的工作向他作了比较详细的汇报。习书记仔细听、仔细问,和我们一起探讨很具体的工作。他说,河间地区他去考察过,那里的棉花生产确实搞得很好,值得学习和推广。汇报结束后,习书记表扬了我们,说我们搞得很好,路子是对的。但同时还要求我们继续开动脑筋,解放思想,绝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思路还是要转变,要更多地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习书记这一番话,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习书记走的时候,跟我们班子成员一起合影留念,有书记,有乡长、副乡长,包括我。

  在习书记领导下的那几年,是我走上领导岗位最初的几年,虽然我们见面不多,但习书记始终是我心里的一个标杆、一个榜样。他对我们青年干部的殷切希望和鼓励,也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源泉。

  今天,习书记已经成为全党的总书记,他说的话还是那么亲切,那么鼓舞人。他说,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要“坚定理想和信念”,要“用好手中的权力”,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等等。这些平实而精辟的语言,依然在激励着我们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为这一方热土和人民贡献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