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重要指示:
1.“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发源于宁德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
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2.“干部要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
贯穿《摆脱贫困》始终的一个鲜明观点,就是群众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
密切联系群众,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没有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变。但我们的工作方法应当有所改变。”他强调指出,“我们不能还是习惯于过去‘台上讲,台下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而应当是深入家家户户,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我们不能还是等着汇报工作,发出指示,而应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我们不能还是想依靠什么行政力量来管住农民,而是应当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来使广大农民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三个不能、三个应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打造学习型部门,把学习当做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把学习作为履行职责的第一能力来锻造,建立促进学习、考核学习、鼓励学习的机制,使崇尚学习成为浓厚的风气。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真正成为监管为民、监管便民、监管利民的坚强卫士。
3.“事业的成功需要滴水穿石的韧劲”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锲而不舍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他更强调,“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要艰苦奋斗,在头脑中牢记艰苦奋斗的基本要求,保持思想上的纯净、纯洁、先进和积极进取的状态,对各种形式、各种面目出现的“四风”保持足够的免疫力,努力做到“灯红酒绿不眯眼,奢靡享乐不动心”。工作上要艰苦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二、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
以经济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全面扩大开放,是这一思路的核心。
习近平强调,福建近二十年来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开发,将是闽省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福建的区位优势和“侨、台、港、澳、特、海”优势,巧用外资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要通过采取 “中中外”、“中外外”合资方式进行规模引资嫁接、转移低级化小企业、引进境外大财团和大企业等多种措施,先形成“高、大、外”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业化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并存的综合型产业结构,而后再实现全面转型和升级。同时,要引导境外大财团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强对内陆省区的联合开发,组建跨省经营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双向引资和双向投资。
中共福建省委不久前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科教兴省”战略。习近平说,福建跨世纪发展的动力有赖于科教进步,只有科教进步方能兴省,别无它途。
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抢占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制高点。以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加紧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组成高技术产业群,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体制。
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通过鼓励科研机构建立技工贸实体、发展主导产业和产品联合攻关等途径,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和福建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处于全国前列。
习近平在任福建代省长前长期分管农村工作,足迹踏遍八闽的山山水水。他深有体会地说,福建跨世纪要有突破性发展,一定要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要大力发展高优化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商品率、高创汇率、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主动吸收国外和台湾的农业先进技术、信息、资金发展自己,不断推出优质的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境外市场。
福建过去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习近平指出,在下世纪前十年福建要完成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内涵集约型方式的转轨,工业要向技术密集、信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级化产业结构转型,重点发展电子与信息、新型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海洋技术、环保等产业,逐步扩大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尽快形成“高(技术)、大(规模)、外(向型)”的主导产业。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邮电通讯、房地产、金融、信息、旅游、保险等行业,形成现代化的第三产业体系。
三、2010年在福建调研时,时任国家副主席
习近平指出,希望福建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再接再厉,奋发有为,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要在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进一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要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扩大绿化造林面积,加强森林资源建设和开发,探索开展绿色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要认真总结推广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治理规划、掌握治理规律、创新治理举措,全面开展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一任接着一任,锲而不舍地抓下去,真正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
二要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作用,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提高闽台合作交流水平。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对台交往独特优势,进一步落实两岸合作经济框架协议和其他的协议,促进相关产业的深度对接;深入拓展两岸交流交往,拓展海峡论坛效应,突出基层民间互动,不断增强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要认真抓好《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对接落实,加大对平潭开放建设的宣传力度,发挥平潭在两岸交流、对外开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造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载体,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对福建党委换届工作给予了肯定。他希望福建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重视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