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

发布时间:2018-10-26

【学科沿革】

伤寒学科为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著名伤寒学家俞长荣教授带领下,对《伤寒论》治则、治法及经方临床应用规律展开初步的研究。《伤寒论汇要分析》获1986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奖乙级奖,深厚的学科积淀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经40多年的发展,已发展为集教学、理论与科研三位一体的特色学科。逐渐形成以经方辨治疑难病研究为主干,以仲景方证规范化研究、《伤寒论》理论与教学研究为两翼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在经方辨治疑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肾脏病治疗方面,提出了“六经辨治肾脏病”的创新性理论,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近五年来学科中标各级别课题29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0项,厅局级课题14项。获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1篇,主、参编教材11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3部;撰写著作14部,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3部。

学科所辖课程《伤寒学》于2007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科以此为契机,重视教学改革,对教材体系、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探索,“伤寒论课程体系的改革”、 “《伤寒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分别于2009年、2014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方向】

    1、经方辨治疑难病研究
    2、《伤寒论》方证研究
    3、《伤寒论》理论与教学研究

【学科带头人】

    张喜奎,男,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伤寒学》课程主要负责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福建省重点项目等课题10余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以及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科研教学成果7项;近5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主编或参编高等院校教材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伤寒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创新教材《外感病误治析因与病案分析》、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案例式)等教材10部,独立撰写《张喜奎伤寒临证九论》、《仲景临证传知录》、《肾脏病六经辨治》专著3部。

【学科队伍】

    目前学科队伍成员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其中45岁以下5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历学位者7人,具有硕士学历学位者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学科队伍中35岁以下的2人,36~45岁的7人,46~55岁的2人,55~60岁的1人,60岁以上的1人。学科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形成了一支团结向上的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与临床能力的队伍,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学科成员中有1人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中医,1人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人为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术师承继承人,1人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为福建省优秀教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