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个人情况介绍、概览
王晓颖,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药物制剂专业负责人。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中药药剂学》课程负责人。主讲《中药药剂学》、《药剂学》、《现代药物制剂选论》等本科及硕士生课程。主讲的《中药药剂学》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入选国家“新华网”新华思政案例。参编《中药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中药分析》等11部国家规划教材。曾获全国高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高级组)二等奖。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中医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
主要从事聚合物胶束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福建省卫计委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并为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省级重大专项的骨干成员。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Biomaterials、Carbohydrate Polym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等高水平国际专业期刊及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授权4项并转让1项。
人才称号、社会兼职等
1. 2023.9 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
2. 2016 入选福建省 “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 2022.9 获校“优秀教师”称号;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4. 2018.9 获校“优秀教师”称号。
5. 获2003-2006年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6. 2023.8-2028.8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 理事
7. 2024.12-2029.12福建省药学会药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8. 2022.12-2027.12 福建省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 委员
9. 2024.10-2027.10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胶束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
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含科研获奖等情况)
1.2017.1-201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药辅共济”的大黄酸偶联物复合口服吸收促进剂的构建与评价(81603301),21.6万,主持,已结题。
2. 2024.5-2027.4 注射用雷公藤红素聚合物胶束的研制及其抗乳腺癌作用评价(2024Y0026),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万,主持,在研
3. 2020.11-2023.11 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雷公藤红素肝肿瘤靶向聚合物胶束冻干粉针的研制与评价(2020Y0050),15万,主持,已结题。
4. 2020.1-2021.12 校管课题,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纳米递药系统的体内外评价(X2019006-平台),3万,主持,已结题。
5. 2016.6-2019.5 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于Caco-2细胞模型的聚合物胶束纳米递药系统转运机制的研究,6万,主持,已结题。
6. 2016.10-2019.9 福建省卫生计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基于纳米递药系统紫杉醇抗肿瘤药效及增效减毒机理研究(2016-ZQN-69), 10万,主持,已结题。
7. 2015.4-2018.4,功能型抗肿瘤药物口服纳米胶束传递系统的研究(2015Y0064),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15万,主持,已结题。
8. 2022.12 第十五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用于口服递送紫杉醇的具有协同抗肿瘤效应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评价”,第一完成人。
9. 2021.12.26 第五届陈可冀院士-片仔癀药业科研奖励基金三等奖,“大黄酸偶联物自组装纳米胶束对抗肿瘤药的增溶、增效减毒及体内递送”,第一完成人。
10.2024.9 获《中国现代应用药学》第九届“来益杯”优秀论文三等奖,通讯作者。
近年来发表代表性论文(限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须写明影响因子):
1.Longxin Lin1, Yaling Zheng1, Caixia Huang, Lanlan Cai, Hua Zhang, Wen Xu, Xiaoying Wang(王晓颖)*, Wei Xu*. Oral and tumor-targeting mixed micelles based on pegylated biotin and chitosan-based conjugate fo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J].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25, 222: 113592. (IF 5.8,JCR Q1)
2.Xueya Xu#, Weili Lu#, Hua Zhang, Xiaoying Wang(王晓颖)*, Caixia Huang, Qiuping Huang, Wen Xu, Wei Xu*. Hepatoma-Targeting and ROS-Responsive Polymeric Micelle-Based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Hepatoma Treat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24:19: 9613–9635.(IF 6.7 JCR Q1)
3. Xue Zhang1, Xueya Xu1, Xiaoying Wang(王晓颖)*, Yajuan Lin, Yaling Zheng, Wen Xu, Jian Liu, Wei Xu*. Hepatoma-targeting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chitosan-based polymeric micelles for delivery of celastrol[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3, 303:120439.(IF 11.2 JCR Q1)
4. Xiaoying Wang(王晓颖)*, Yaling Zheng, Liangzhen Qiu, Huizhi Ouyang, Xueya Xu, Wen Xu, Yuqin Zhang, Wei Xu*. Evaluation and antitumor mechanism of functionalized chitosan-based polymeric micelles for oral delivery of paclitax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22, 625: 122138. (IF 6.51,JCR Q1)
5. Xiaoying Wang(王晓颖), Liangzhen Qiu, Xiaying Wang, Huizhi Ouyang, Tonglei Li, Lifeng Han, Xue Zhang, Wei Xu*, Kedan Chu*. Evaluation of intestinal permeation enhancement with carboxymethyl chitosan-rhein polymeric micelles for oral delivery of paclitaxe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20, 573: 118840. (IF 5.875,JCR Q1)
6. Xiaoying Wang(王晓颖), Yangli Guo, Liangzhen Qiu, Xiaying Wang, Tonglei Li, Lifeng Han, Huizhi Ouyang, Wei Xu, Kedan Chu*.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arboxymethyl chitosan-rhein polymeric micelles with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 for oral delivery of paclitaxel [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9, 206:121-131. (IF 7.182,JCR Q1)
7. Xiaoying Wang(王晓颖), Yihang Chen, Fatima Zohra Dahmani, Lifang Yin, Jianping Zhou*, Jing Yao*. Amphiphilic carboxymethyl chitosan-quercetin conjugate with P-gp inhibitory properties for oral delivery of paclitaxel, Biomaterials,2014, 35(26): 7654-7665.(IF 8.557,JCR Q1)
8.黄彩霞, 欧阳惠枝, 黄秋萍, 陆伟利, 王晓颖*, 徐伟*. 载紫杉醇的大黄酸偶联物胶束的体外释放及细胞生物学初步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24, 59(15): 1408-1415.
9.陆伟利,欧阳惠枝,李崇仙,许雪雅,郑雅玲,王晓颖*,徐伟*. 基于UPLC-MS/MS的大黄酸偶联物载药胶束在大鼠及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23, 58(17): 1573-1581.
10.李崇仙,王夏英,陆伟利,郑雅玲,许雪雅,王晓颖*,徐伟*. 载紫杉醇的PEG修饰的大黄酸偶联物胶束的细胞摄取及活体成像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3, 40(13): 1753-1758.
主编或参编的教材、专著
1. 2023.12 《中药药剂学》(第3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参编,ISBN:978-7-5214-3995-3。
2. 2023.12 《中药药剂学实验》(第3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参编,ISBN:978-7-5214-3996-0。
3. 2023.6《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参编,ISBN:978-7-5132-8170-6。
4. 2022.2《中药药剂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ISBN:978-7-117-31578-4。
5. 2018.8《中药分析》(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参编,ISBN:978-7-5214-0265-0。
6. 2018.8《中药药剂学实验》(双语版),科学出版社,参编,ISBN:978-7-03-057014-7。
7. 2017.8 《中药药剂学》,科学出版社,参编,ISBN:978-7-03-053776-8。
8. 2017.10《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参编,ISBN:978-7-5132-4134-2。
9. 2016.8《中药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ISBN:978-7-117-22530-4。
10. 2015.8《中药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参编,ISBN:978-7-5067-7118-4。
专利及其他
1.专利名称:一种大黄酸-双硒-透明质酸(RSeHA)偶联物、雷公藤红素氧化还原响应型聚合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申请号:202410897434.X 申请日:2024.7.5,申请人: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明人:王晓颖,张华,李崇仙,徐伟
2. 专利名称:一种光动力结合活性氧响应型雷公藤红素聚合物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申请号:2023106862222 申请日:2023.6.9,申请人: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明人:王晓颖,许雪雅,张华,陆伟利,徐伟
3. 专利名称:一种口服递送紫杉醇的聚乙二醇化生物素与大黄酸偶联物混合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申请号:2023106843024 申请日:2023.6.9 申请人: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明人:王晓颖,郑雅玲,张华,徐伟
4. 专利名称:一种雷公藤红素/甘草次酸-羧甲基壳聚糖-酮缩硫醇-大黄酸胶束,专利号:ZL 202110753677.2,发明专利,专利权人: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明人:王晓颖,张雪,徐伟。授权公告日:2023.9.15。
5. 专利名称:一种甘草次酸-羧甲基壳聚糖-酮缩硫醇-大黄酸偶联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专利号:ZL 202110753678.7,专利权人: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明人:王晓颖,张雪,徐伟,授权公告日:2023.5.12。
6. 专利名称:一种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及其合成工艺和用途,专利号:ZL 201811603795.X,发明专利,专利权人: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明人:王晓颖,邱梁桢,欧阳惠枝,王夏英 授权公告日:2022.4.26。
7. 专利名称: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及其合成工艺,专利号:ZL 201710058384.6,发明专利,专利权人: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明人:王晓颖,郭阳丽 授权公告日:2021.4.2。已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