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药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由中药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变更,实验室位于我校旗山校区福建中医药大学至善楼四楼、图书馆一楼中药资源标本馆,实验室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实验室围绕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开展实验,闽台特色中药分子生药鉴定、遗传机制及品质评价研究,道地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药资源评价及产业化开发利用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2人,实验室人才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较高的职称和学历层次,是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团队。 现有正高级15人、副高级11人,占比81%;博士学位19人、占比59%。40岁以下研究骨干15人,占比47%,现有省优秀教师2人、“双百计划”计划领军人才1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1人,研究生导师团队4个,在重大项目研究、科技论文、科研项目,以及校企合作、一流专业的建设等重大事项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近五年,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项,获经费资助37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与省内外企业开展合作,横向合作项目22项,获资助经费250余万元;发表各类科技文章 180余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共33篇、国际刊物论文共44篇;实验室代表性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各各类奖项5项;出版专著共计16部,其中主编6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4项;专利获授权19项;形成中药种植适宜技术手册1部,编制适宜性技术规范及培训手册7册。
实验室围绕资源保护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力求契合国家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立足闽台道地特色药材,解决中药资源生产和综合利用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以中药资源生产—优质原料—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系统,构建一批解决行业产业需求的创新技术,在资源产业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