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师简介
蔡华珠,女,1978年6月出生,福建漳浦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砂医学流派传承人。2021年7月入选《中华中医药杂志》卓越人才库。现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经分会常务理事和五运六气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分会委员、中基分会青年委员;福建中医药学会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医藏象(脾胃)研究,提出以“足、通、和”为要点的“蔡氏调养三法”,经常受邀为全省各级师承继承人、全省中医规培基地科室教学主任和骨干师资、基层实践基地骨于师资以及相关师资管理人员及全省各级中医医院相关专业骨干人才进行《内经》经典理论及临床运用授课;经常受邀为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中医养生讲座,深受好评。
主持国基1项;省基1项;卫生厅项目1项;校级项目5项;省级重大教改课题 1 项,其他教改课题 5 项 。编著13部:参编十四五国家规划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教材共6部,主编其著作6部:参编1部;近10年来发表论文63篇。获实用专利5项。2018年7月获全国内经行业教学竞赛一等奖;2020年7月年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8年9月获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2021年12月获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22年4月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指导教师优秀事迹”荣誉称号。
临床擅长调理脏腑失调所致的内、外、妇、儿科的各类形体病和神志病、情志病。如产前和产后焦虑、抑郁症;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结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不孕等;及针灸骨伤科运用针刺、整脊等多种方法调理颈肩背腰痛、颈椎、胸椎、腰椎脊柱关节紊乱、侧弯等疾病。
(2)导师事迹
其一,思想动态方面利用工具时效性引导:在每周的组会学习后,通过学习通问卷,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心得、思考方面的反馈,了解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动态。对于学生一些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予以肯定,对于他们有偏差的认知给予线上交流的引导,或许线下进行交流引导。
其二,专业学习方面利用平台针对性指导:一是制作大一到大五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表格通过微信群分享给同学们,并且在周组会学习时进行详细讲解;二是在每周的组会学习后,通过学习通问卷,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心得、思考方面的反馈,了解学生专业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在下次周组会学时的时候,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或是本导老师的讲座式交流,或是本导老师安排高年级学习好的同学进行相关课程学习心得的分享,分享的内容通过“青囊行者”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推送,以让后续学生的参考借鉴。三是邀请团队之外的优秀学子过来分享交流分享的内容通过“青囊行者”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推送,以让后续学生的参考借鉴。四是个别学生则通过微信进行深度的交流指导或者线下面对面的指导。五是亲自定期给学生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专业学习。六是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专业书目阅读的推荐,要求学生阅读后撰写读后感,根据学生的读后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深度的指导。
其三,临床技能培养方面利用跟诊分级性向导:将本导学生分成四组,每个学期一组学生安排跟诊4次。大一的新生重点是观摩学习;大二的学生跟诊时重点是协助老师做理疗方面的相关工作,跟诊之后重点是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历整理模板进行门诊病历的整理;大三的学生跟诊的时候进行门诊四诊信息的收集协助门诊病历的书写,对老师提供的医案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并病根据老师提供的模板进行医案的整理并汇报。
其四,科研能力训练方面利用项目有效性训导:大一的学生,对实验有兴趣的,让其参与科研项目的实验部分,以培养做实验的能力,并在每年的“双创”活动中,积极指导学生撰写申报书,以培养学生标书撰写能力;大二的学生要求进行文献的学习,一周至少阅读3篇与本导老师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并定时进行汇报,一培养课件制作和讲课的能力;大三的学生如果病案整理并汇报顺利通过,给予提供导师自己花1万购买回来的核心期刊论文写作百日速成的课程进行学习,之后按老师指定的文献分析汇报模板,将老师指定的学习文献进行分析并汇报,通过后将整理医案并汇报后医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的撰写并投稿,以培养文献分析和论文撰写的能力。发表的论文基本全额给予报销版面费。大四的学生则给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所有的费用给予全部报销。比如让本科生到上海参会、到深圳参会、到郑州参会。到山东参会等。
其五,生活帮助方面通过“勤工”实用性助导:个别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是通过让其积极学习如何制作推送微信,之后推荐给相关企业或单位,负责他们的微信公众号维护,从而获取一定的劳务费;二是或者安排他们做“青囊行者”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比如推送《内经》经文,按月给劳务费;或者周组会微信推文,按一条50元给劳务费;三是给予提供周末到医馆跟诊,按学校勤工助学一小时18元的标准给予发放医助金;四是推荐到其他平台勤工助学,比如推荐到杂志社,从而让学生在经济上可以通过自己获得一点报酬,得到补助;五是推荐学生到朋友的平台参与相关项目的实施,比如层推荐12级的一学生参与深圳一朋友的项目,学生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获得8000的劳务费。六是设置论文发表奖励机制,比如在老师指导下撰写的论文被CSCD录用,则奖励1000-5000。七是生病的学生,免费给予诊治、理疗。甚至帮他们结算购买中药的药钱。八是寒暑假留校参与项目不能住学校的学生,给予提供免费吃住,比如12级的一学生,在一寒假里在老师家免费吃住半月。
其六,协调实践方面通过团建潜移性教导:一是每年的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等,老师动用学校的午餐补贴请学生们吃饭(不够再自行贴补),在吃饭期间分享一些生活案例,让学生明白组织协调协作能力的重要性;二是老师每年年底自己出资2000-6000给学生们,让学生们通过举行“迎新活动”,从而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体验分工协作协调能力的重要性。三是老师提供经费给学生进行“三下乡”主题活动,从而深化学生的社会实践及团队协调协作能力的训练。比如23年6位同学到东山岛的“三下乡”主题活动的交通费、住宿费,均由老师提供。
总之蔡华珠老师在13年的青囊行者本导实践探索中,摸索积累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本导实施系统一一以“做人靠谱、做事时效、做学问严谨”“三做”目标为导向,以“微信制作能力、讲课能力、标书撰写能力、实验能力、临证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六个方面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对24届本导学生进行培养。
在2011年3月开始至今的本导实践中,青囊行者本导团队取得了以下的成果:创立了“青囊行者”微信公众号;16位同学保研,14位同学考上了硏究生。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课题立项1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0项。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 篇;指导学生获奖15项:
(3)对学生的寄语
行以致知,知行合一。